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3-11-26
“公检法”是中国特有的法律术语,指的是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三个机关,统称为国家司法机关。
在国外的任何国家,不存在“公检法”这个词汇。在刑事诉讼中,只存在“控、辩、裁”三方。控方代表国家,辩方代表民间,法院代表第三方。控、辩双方对抗,法官居中裁判。三方只服从法律。警察是政府的一部分,不属于司法机关。
在中国古代,也没有“公检法”这个词汇。行政长官兼理审判,御史负责对行政长官的监督。捕快不是官员,而是行政长官的差人。中国古代不重视人权,也没有辩护制度。
不知何时,中国出现了“公检法”这个词汇。公安局排名第一,检察院排名第二,法院排名第三。这个顺序与现代法律观念相矛盾。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拥有最高权力。法院决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如何处罚。法院的审判权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涉。
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院决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逮捕、是否应当起诉。检察院的检察权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涉。如果政府乱抓人、刑讯逼供或非法取证,检察院有权力进行调查和处理。如果法院不依法办案,检察院也有权力进行调查和处理。
公安机关的职责仅限于刑事案件的侦查、犯罪嫌疑人的临时拘留和预审。关于是否需要逮捕、是否需要起诉,公安机关需要向检察院报告并由检察院决定。关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需要听取法院的判决。法院在判决时需要倾听公诉人和辩护人的意见,而不需要听取警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