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事诉讼法》与米兰达规则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全文法律知识

新《刑事诉讼法》与米兰达规则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0-05-25

 
125377

什么是米兰达规则?米兰则规则又称米兰达警告。它规定,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必须向犯罪嫌疑人提出如下警告:

“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在法庭上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

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没有自证其罪的义务,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如果警察未按照米兰达规则向犯罪嫌疑人提出警告,警察所作出讯问笔录被视为无效证据,不会被法庭采纳。

该规则上个世纪60年代诞生在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刑事诉讼法规则。

1963 年3月3日深夜,一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某影院工作的女孩(18岁)下班回家时,一辆汽车突然停在她面前。一名男子从车里钻出来,一手抓胳膊一手捂嘴,将她塞进汽车后座,把手脚都捆住,并在车内将其强暴。该女孩被放开后,马上跑回家给警察打了电话。根据她的描述,警察于3月13日将米兰达抓获。抓获后,警察将被告进行了“排队”,受害女孩当场指认米兰达就是罪犯,米兰达也供认不讳,并写了一份供认书,还在上面签了名字。以米兰达的供认书和招供情况为证据,法院判决米兰达犯劫持罪和强奸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30年。米兰达不服,在狱中多次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写信上诉,终获成功,这便是美国刑诉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被告认为,自己当时的招供是被迫的,警察违反了不得强迫被追诉人对自己作证的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了被告的观点,认为:虽然被告肉体上没有受到强迫,甚至也没有人直接告诉他必须招供,但“心理上”的强迫是存在的。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里宣布,警察局审讯室里的“气氛”很令人担心。现代审讯用的是“攻心”战术,审讯在室内进行,同外界隔绝,现场除了被告以外全是警察。警察所问的并不是被追诉者做了没做,而是为什么要做。此外,警察还用各种方法松懈被讯问者的警觉,如常常假装同情或者把犯罪的责任推到受害人或社会身上,让被讯问人觉得案件并非那么严重;或者软硬兼施,一会儿口气粗鲁,一会儿温文尔雅。所有这一切,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都给被讯问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供认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不应作为合法证据使用。因此,联邦最高法院明确规定:在审讯之前,警察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

(1)有权保持沉默;

(2)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3)有权在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

(4)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其指定律师。

这就是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所产生的著名的“米兰达警告”。

如果警察在审讯时没有预先作出以上4条警告,那么,被讯问人的供词一律不得作为证据进入司法程序。

中国有几千年封建传统,十分重视被告人的口供。中国警察抓住“坏人”,总是爱说:“你必须老实交代”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顽抗到底,死路一条”、“早点交代,免受皮肉之苦”。再不认罪,就是警察轮番上阵,几个昼夜连续的“攻坚战”。用这种野蛮的审讯方式,一般都能得到被审讯人的认罪口供。我做过的无罪保护的被告人都有在侦查机关认罪的口供。近几年查处的若干被错杀、错判的案件,案卷中也都有被告人认罪的口供。

有的公安人员把能让犯罪嫌疑人认罪当成本事,其实他们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国际公认的米兰达规则。

接受国际公约,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但迷恋“重庆模式”的也大有人在。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争议最大的就是米兰达规则能不能写入中国的《刑事诉讼法》。

新《刑事诉讼法》在与世界接轨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1.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沉默权,也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行使沉默权违法。

增加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明确用刑讯逼供方法取得的口供无效。

第五十四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2.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请律师的权利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3.犯罪嫌疑人如果请不起律师,国家有义务免费为他提供律师

新《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修改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米兰达规则被中国法律吸收,中国向依法治国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延伸阅读
  1. 2018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内容
  2.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三十四条的解读和重点监督内容
  3. 刑事立案监督去哪里提
  4.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传闻证据规则
  5. 不具备担任辩护人的条件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主权原则
  2.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处罚
  3. 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内犯罪是否加重刑罚
  4. 检察院申诉程序的要求
  5. 检察院公诉书的可见性问题
  6. 上诉人信息
  7. 未成年人自首能否轻判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