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的性质、地位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逮捕法律知识

逮捕的性质、地位是什么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09-20

 
118567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可以实施刑事强制措施,而刑事强制措施包括很多,其中最为严厉的是逮捕,逮捕需要经检察院的批准,那么逮捕的性质、地位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逮捕的性质、地位及条件

一、逮捕的性质

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以防止其自杀、逃跑、串供、毁灭罪证或继续犯罪,同时保障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逮捕的三个条件包括刑罚条件、社会危险条件和证据条件。相对于原刑诉法,刑罚条件和社会危险条件并未实质性变动,而逮捕的证据条件在修改后更加宽松,要求仅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逮捕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并非终结处理,因此在逮捕后,案件事实和证据仍有可能被进一步查证属实或推翻,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判刑尚未确定。然而,逮捕是限制人身自由最严厉的措施,必须确保被捕嫌疑人中的绝大多数能够定罪判刑。

二、逮捕的地位

逮捕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但并非必经程序。因此,逮捕的证据条件应高于立案条件和刑拘条件,但接近于起诉条件和审判条件。逮捕仅作为刑事诉讼中阶段性的评判,必然受到阶段性限制。因此,不能将未经起诉判刑的逮捕视为错误逮捕。

三、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含义

修改后的刑诉法对逮捕条件的规定相较于修改前更为宽松。修改前的刑诉法要求“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而修改后的刑诉法要求“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其他条件未变。这里的“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证据通过内在的关联性证实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修改后的刑诉法在逮捕条件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放宽,但必须限制在“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范围内。证据本身是已知的事实,而犯罪事实是需要用已知事实去证明的未知事实。因此,已知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否则推论出的未知事实将会动摇。在这里,“犯罪事实”指的是具有危害结果的事实,必须同时满足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而“有证据”要求至少具备起码的证据,即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并能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所为。这里的“证明”是指证据与犯罪事实的联系达到一定的证明程度,即逮捕时的证据材料。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的事实经查证属实,不会出现错误。需要注意的是,证据材料与证据不同。证据材料是零散、独立存在的事实,不能直接起证明作用;而证据是经过查证属实,能够相互说明,用于证明犯罪事实的事实。查证属实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依法收集的证据材料,能够相互印证,并得出唯一的结论。若证据材料之间存在矛盾,必须进行合理的排除。

延伸阅读
  1. 被派出所罚款其实是错案可以要求国家赔偿嘛
  2. 羁押属不属于国家赔偿范围
  3. 取保候审期间是否能调资
  4. 错误逮捕属于玩忽职守吗怎么处理
  5.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条件

强制措施热门知识

  1. 派出所探监证明格式
  2. 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
  3. 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
  4. 逮捕的前提条件
  5. 酒后与警察发生争执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候审吗
  6.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性
  7. 保证金在取保候审中的作用和定义
强制措施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