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吗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6
哺乳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有三种情形。首先,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人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其次,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最后,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的人可以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
只要符合上述三种情形之一,就可以被暂予监外执行。但如果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或者严重违反有关保外就医的规定,应当及时收监。
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抄送和核查
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应当在一个月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收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暂予监外执行结束后的收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应当及时收监。
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定期保外就医制度
《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对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罪犯,实行定期保外就医制度。根据罪犯的病情,可以一次批准决定保外就医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在期满前,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进行实地考察或发函调查。如果保外就医罪犯的病情基本好转,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收监执行。如果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罪犯的病情尚未好转,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劳改局批准,办理延长保外就医期限手续,每次可以延长半年至一年。
通知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决定收监执行或者延长保外就医时间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的含义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罪犯在依法被减为有期徒刑后,可以适用暂予监外执行,在未被减为有期徒刑之前,不得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第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有三种情形:一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是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只要符合上述三种情形之一,即可暂予监外执行。根据司法实践,适用最多的是第一种情况。
第三,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可以由人民法院在判决作出的同时决定,也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狱管理局决定。前者是在作出判决的同时决定暂不收监执行,后者是在罪犯服刑过程中决定改为暂时监外服刑。
第四,暂予监外执行的行刑主体是公安机关,同时依靠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