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13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拘留30天后,如果需要对案件继续侦查的,是可以变更强制措施的,所以是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一)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结案,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1. 有权决定采用拘留的机关一般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对于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的以及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决定拘留。
2. 刑事拘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采用。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办理逮捕手续而又需要立即剥夺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时,才能采取拘留;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时间办理逮捕手续,就不能先行拘留。
3. 刑事拘留是一种剥夺公民自由的强制措施。与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相比,拘留的特点在于完全剥夺公民人身自由,而非仅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就剥夺公民自由而言,拘留与逮捕具有相似性,都属于羁押的一种,因此也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能采用。
4. 刑事拘留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拘留的期限较短,随着诉讼的进行,拘留要及时变更,或者转为逮捕,或者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或者释放被拘留的人。
5. 刑事拘留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适用于法律严格规定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