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印发关于抢劫抢夺通知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法印发关于抢劫抢夺通知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20

 
11654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认定“入户抢劫”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户”的范围:指的是住所,具备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特征。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确实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也可以认定为“户”。

2. “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必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如果行为人不是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实施抢劫的,不属于“入户抢劫”。

3. 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如果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在户内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

二、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认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可以认定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三、关于“多次抢劫”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四)项的规定,认定“多次抢劫”是指抢劫三次以上。对于“多次”的认定,应综合考虑犯罪故意的产生、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等因素进行客观分析、认定。如果行为人基于一个犯意实施犯罪,如在同一地点同时对多人实施抢劫;或基于同一犯意在同一地点实施连续抢劫犯罪,如在同一地点连续地对途经此地的多人进行抢劫;或在一次犯罪中对一栋居民楼房中的几户居民连续实施入户抢劫,一般应认定为一次犯罪。

四、关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认定“携带凶器抢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2. 如果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抢夺,但有证据证明该器械确实不是为了实施犯罪准备的,不以抢劫罪定罪。

3. 如果行为人将随身携带凶器有意加以显示、能为被害人察觉到的,并且在逃跑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五、关于转化抢劫的认定

如果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但如果具有以下情节之一,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 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

2. 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

3. 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

4. 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

5.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六、关于抢劫犯罪数额的计算

如果抢劫信用卡后使用、消费,其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为抢劫数额。如果抢劫信用卡后未实际使用、消费,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所抢信用卡数额巨大,但未实际使用、消费或者实际使用、消费的数额未达到巨大标准的,不适用“抢劫数额巨大”的法定刑。如果行为人为抢劫其他财物,劫取机动车辆当作犯罪工具或者逃跑工具使用的,被劫取机动车辆的价值计入抢劫数额。如果行为人为实施抢劫以外的其他犯罪劫取机动车辆的,以抢劫罪和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抢劫存折、机动车辆的数额计算,参照执行《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七、关于抢劫特定财物行为的定性

如果行为人以毒品、假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为对象,实施抢劫,以抢劫罪定罪。抢劫的违禁品数量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如果抢劫违禁品后又以违禁品实施其他犯罪的,应以抢劫罪和具体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如果抢劫赌资、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以抢劫罪定罪。但如果行为人仅以其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为抢劫对象,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构成其他犯罪,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

如果行为人为个人使用,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取得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产,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构成其他犯罪,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果行为人教唆或者伙同他人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劫取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产,可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八、关于抢劫罪数的认定

如果行为人实施伤害、强奸等犯罪行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觉,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劫取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九、抢劫罪与相似犯罪的界限

1. 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联防人员,以抓卖淫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为名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定性:如果行为人冒充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招摇撞骗罪从重处罚;如果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如果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2. 以暴力、胁迫手段索取超出正常交易价钱、费用的钱财的行为定性:如果行为人从事正常商品买卖、交易或者劳动服务,以暴力、胁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与合理价钱、费用相差不大的钱物,情节严重的,以强迫交易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买卖、交易、服务为幌子采用暴力、胁迫手段迫使他人交出与合理价钱、费用相差悬殊的钱物,以抢劫罪定罪处刑。在具体认定时,既要考虑超出合理价钱、费用的绝对数额,还要考虑超出合理价钱、费用的比例,加以综合判断。

3. 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绑架罪是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权利的犯罪,其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第一,主观方面不尽相同。抢劫罪中,行为人一般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实施抢劫行为,绑架罪中,行为人既可能为勒索他人财物而实施绑架行为,也可能出于其它非经济目的实施绑架行为;第二,行为手段不尽相同。抢劫罪表现为行为人劫取财物一般应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具有“当场性”;绑架罪表现为行为人以杀害、伤害等方式向被绑架人的亲属或其他人或单位发出威胁,索取赎金或提出其他非法要求,劫取财物一般不具有“当场性”。如果绑架过程中又当场劫取被害人随身携带财物的,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两罪名,应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4. 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界限:寻衅滋事罪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人实施寻衅滋事的行为时,客观上也可能表现为强拿硬要公私财物的特征。这种强拿硬要的行为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前者行为人主观上还具有逞强好胜和通过强拿硬要来填补其精神空虚等目的,后者行为人一般只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前者行为人客观上一般不以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方法强拿硬要财物,而后者行为人则以暴力、胁迫等方式作为劫取他人财物的手段。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未成年人使用或威胁使用轻微暴力强抢少量财物的行为,一般不宜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特征的,可以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5. 抢劫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为索取债务,使用暴力、暴力威胁等手段的,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构成故意伤害等其他犯罪,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

十、抢劫罪的既遂、未遂的认定

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如果行为人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均属抢劫既遂。如果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属抢劫未遂。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八种处罚情节中除“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这一结果加重情节之外,其余七种处罚情节同样存在既遂、未遂问题,其中属抢劫未遂的,应当根据刑法关于加重情节的法定刑规定,结合未遂犯的处理原则量刑。

十一、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

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如果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 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

2. 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

3. 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延伸阅读
  1. 眼睛工伤鉴定的真实性及相关法律问题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3. 侵权损害赔偿法条
  4. 人身损害赔偿法律
  5. 有新证据二审是否必须开庭审理?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2.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3.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义和危害
  4. 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
  5.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
  6.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7.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3. 集体合同的效力
  4.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5. 房屋相邻关系
  6. 一房数卖,谁才是房屋主人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