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09
抢夺罪是指当场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的行为。判断抢夺罪是否成立,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关键点:
抢夺罪的实施需要对财物实施暴力,即使用暴力手段夺取财物。这种暴力可以是直接的身体暴力,也可以是使用凶器等工具对财物施加威胁。
抢夺罪的实施必须具有致人伤亡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在实施抢夺行为时,可能会对他人的生命或身体造成伤害。
抢夺罪的对象是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这意味着被抢夺的财物必须处于被害人的直接控制之下,而不是放置在公共场所或他人的监管下。
抢夺罪和抢劫罪在暴力的指向、强度和被害人反抗程度上存在区别:
抢劫罪的暴力指向人,强度大,达到了足以压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抢夺罪的暴力指向财物,强度低。在抢劫罪中,被害人往往不敢反抗,而在抢夺罪中,被害人要么不知道如何反抗,要么来不及反抗。
如果抢夺行为本身致人重伤、死亡,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以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抢夺罪进行定罪处罚。
一般情况下,飞车抢夺行为属于抢夺罪。然而,如果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进行定罪处罚:
携带凶器抢夺中的携带并不要求显示凶器或向被害人暗示有凶器的存在。如果行为人显示或暗示被害人自己携带了凶器,属于胁迫手段,应直接认定为抢劫罪。携带凶器也不要求实际使用凶器,如果使用凶器,属于暴力手段,也应直接认定为抢劫罪。
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需要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有准备使用凶器的意识,包括两种情况:
如果行为人并不是为了违法犯罪而携带某种物品,并且在实施抢夺时也没有准备使用凶器的意识,不能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