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定罪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定罪标准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2-21

 
116417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定罪处罚标准

一、数量标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六的规定,明知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图书、报刊、文稿、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服饰、标志或其他物品,并达到以下数量标准之一的,将被定罪处罚:

  1. 图书、刊物数量超过二十册,或电子图书、刊物数量超过五册;
  2. 报纸数量超过一百份(张),或电子报纸数量超过二十份(张);
  3. 文稿、图片数量超过一百篇(张),或电子文稿、图片数量超过二十篇(张),或电子文档字符数量超过五十万个;
  4. 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像制品数量超过二十个,或电子音频视频资料数量超过五个,或电子音频视频资料时长超过二十分钟;
  5. 服饰、标志数量超过二十件。

二、其他情形

即使未达到以上数量标准,但在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方面具有多次持有、持有多类物品、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社会影响,或曾因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在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等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被定罪处罚。

三、数量累计计算

对于多次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的情况,应将未经处理的数量进行累计计算。对于涉及不同种类或形式的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可以根据不同数量标准的比例折算后进行累计计算。

四、主观故意中的“明知”

对于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中的主观故意要素“明知”,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以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为基础,综合考虑其一贯表现、具体行为、程度、手段、事后态度,以及年龄认知和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等因素进行审查判断。

在以下情形之一,如果行为人无法提供合理解释,可以认定其具有“明知”,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其被蒙骗,则除外:

  1. 曾因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在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或在被责令改正后再次实施的;
  2. 在执法人员检查时,试图逃跑、丢弃携带物品,或试图逃避、抗拒检查,且在其携带、藏匿或丢弃的物品中发现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
  3. 采用伪装、隐匿、暗语、手势、代号等隐蔽方式制作、散发、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
  4. 以虚假身份、地址或其他虚假方式办理托运、寄递手续,并在托运、寄递的物品中发现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
  5. 有其他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应当知道的情况。
延伸阅读
  1. 从犯量刑刑法规定是什么
  2.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法律规定及刑罚
  3. 销赃金额1万元的刑法量刑
  4. 盗窃行为在法律上的判定
  5. 造假案从犯的量刑标准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诽谤罪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2.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
  3.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
  4. 打了受重伤的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5. 猥亵罪的刑罚与构成要件
  6. 销售高仿产品是否违法
  7. 偷越国(边)境罪的处罚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