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08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绑架他人的行为。如果在绑架过程中发生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区分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的共同点是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否应当预见该死亡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那么就属于过失致人死亡。而如果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导致死亡,那么就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行为人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而轻信他人死亡结果不会发生,结果导致他人死亡。
而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
2、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中的“误杀”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态。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在绑架过程中,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已经造成被害人死亡,但行为人自己只认为被害人受了重伤并因怕被害人事后揭露其罪行,而故意实施杀害已经死亡的被害人的行为,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其后面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构成,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另外,如果行为人过失致人重伤,被害人已经达到无法救治、必然死亡的程度,由于行为人误认为只造成了重伤而逃避罪责,行为人基于过失行为而负有紧急抢救的义务。如果及时进行抢救,虽然被害人仍然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行为人故意逃避抢救义务,主观上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均发生了由过失致人死亡罪向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转化,应以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