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口供不一致是伪证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法律知识

两次口供不一致是伪证吗

点击数:78 更新时间:2023-11-23

 
115221

两次口供不一致是否构成伪证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进行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具体而言,虚假的证明包括证人提供虚假证言,鉴定人提供不符合事实真相的鉴定结论,记录人提供不真实的记录,翻译人提供歪曲原意的翻译。隐匿罪证则指掩盖歪曲事实真相、毁灭证据,将应该提供的证据予以隐匿。

伪证罪的客观表现

伪证罪的客观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
  2. 隐匿罪证。

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是指对案件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或对罪行轻重有重大影响的情节。

如果伪证的事实无关紧要、对案件的处理影响不大,不能以伪证罪论处。至于伪证行为是否造成了错判,不影响定罪,但可作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

伪证罪的适用范围

伪证罪适用于刑事诉讼活动中的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行为。然而,在一般责任事故调查处理中、审计、监察等行政活动中发生的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行为,不能以伪证罪论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行政领导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伪造、变造、故意毁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将受到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追究刑事责任。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对于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单位、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单位负责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审计机关可予以警告、通报批评,并可酌情处以罚款;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审计机关将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尽管这些行为在客观上也表现为隐瞒事实真相、毁灭、伪造、隐匿有关资料,但由于不是发生在刑事诉讼中,所侵犯的客体不同于伪证罪,因此只能按照其他犯罪的情况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1. 单位是否可被追究伪证罪责任
  2.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3. 民事伪证的构成条件
  4. 伪证罪的认定及界限
  5. 只有明知是犯罪的人才能构成窝藏罪吗?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2.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3.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4. 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之间的区别
  5.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6.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
  7. 套路贷刑事案件的处理方法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