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凸显假释的实际效果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假释法律知识

如何凸显假释的实际效果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0-05-25

 
113018
假释的实际效果

小编认为,依法大胆适用假释制度,扩大假释面,除不能假释的情形外,对确有悔改表现,离监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就应当有机会获得假释,这样才能凸显假释的实际效果。

1、促进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扩大假释面,抓住了罪犯最关心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罪犯改造的内驱力,使积极改造、弃恶从善、服管服教成为绝大多数罪犯的自觉行动,这对于保证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防止脱逃等各类事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预防重新犯罪。调查资料显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第一、二年是“危险期”,是重新犯罪的“高发期”。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罪犯长期被剥夺人身自由,阻断了与社会的沟通,一朝获得自由,从心理上突然感到了彻底的解脱,对社会规范的适应反映迟钝,由此又导致新的违法或犯罪。而假释则不同,假释后罪犯虽然也走出了监狱,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仍然要受到公安机关的严格监管,一旦违背了法律设定的条件,就将被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如犯新罪则不仅要被撤销假释,还要被数罪并罚,从重从严惩处。因此,假释的这种附条件性,对被假释的罪犯具有很强的行为约束作用,可以促使被假释的罪犯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抑制违法犯罪意识,强化持续改造成果

3、体现刑罚制度的人文关怀精神。行刑人道化、社会化是人文主义的必然要求,也与现代刑罚改造矫正罪犯的目的相吻合。对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老弱病残犯、未成年犯、女犯等,在符合法定假释条件下,及时予以假释,对于落实改造罪犯、“给出路”的刑事政策,切实解决部分罪犯的现实困难,缓解一些矛盾,促进罪犯家庭、婚姻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人道主义在行刑制度上的体现。

4、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人满为患是世界各国监狱的通病,我国也不例外。加大假释适用力度,可以缓解监狱收押压力,降低行刑成本,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教育或慈善等事业,使更多的人都能受到更高的教育或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减少文盲和不安定因素,使我国进入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犯罪率低,社会稳定和谐的良性循环。

因此,假释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也是当今世界矫正罪犯领域的主流,它对我国社会治安的进一步好转,对罪犯改造质量进一步提高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国家、社会、罪犯及其家庭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延伸阅读
  1. 哪些人不具有辩护人资格,不得担任辩护人的情形是什么
  2. 行贿数额大小判刑
  3. 假释保证人必须是亲属吗
  4. 假释撤销的情形
  5. 假释期间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假释被撤销的情形有哪些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破坏公物二万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
  2.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
  3. 金融集资诈骗中员工的法律后果
  4. 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
  5. 拐卖儿童罪从犯刑事责任的量刑问题
  6. 非法组织卖血罪的立案标准
  7. 刑事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