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0-01
根据《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的规定,进行假释时必须严格审查,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且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下面将介绍具体的审查流程。
根据《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的规定,监狱提请减刑、假释的程序如下:
1. 监狱提出建议: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减刑为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监狱提出建议。
2. 提请裁定:提请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3. 审核同意: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的减刑,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假释,由监狱提出建议,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同意后,提请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根据《监狱提请减刑假释工作程序规定》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和监狱分别成立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分管领导及刑罚执行、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狱内侦查、生活卫生、劳动改造、政工、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分管领导任主任。监狱管理局、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成员不得少于9人。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且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犯罪分子同时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此外,对于未成年犯的假释可以适度放宽标准,而对罪行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惯犯的假释要特别慎重。
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假释。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