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几点思考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数罪并罚法律知识

关于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几点思考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27

 
112137

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引言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条的规定,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之前又犯其他罪行的情况下,应对新发现的罪行作出判决,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刑罚。然而,对于“发现”的主体到底是指法院还是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这一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引发了一些争议。

案情背景

以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为例,被告人林某于2006年1月10日因贩卖毒品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法院于3月9日作出有罪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然而,在判决生效后的4月初,检察机关收到公安机关关于林某于2006年2月21日贩卖毒品的起诉意见书。也就是说,在判决宣告之前,林某再次犯罪,并且在2月21日当天已被公安机关发现并立案处理。在审查该案时,检察机关对于是否适用数罪并罚以及适用何种程序提起公诉存在分歧。

不同观点的论述

一种观点认为,“发现”的主体应仅限于法院,并主张对林某适用数罪并罚。其理由是,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数罪并罚是刑法赋予法院具体运用刑罚的一项措施。因此,数罪并罚的主体仅限于法院。此外,根据刑法第七十条的表述,“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是指法院发现。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任何人都不能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前确定他人有罪。因此,在我国只有法院才能“发现罪”,故刑法第七十条中“发现”的主体应该是法院,不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现”的主体应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并主张对林某不适用数罪并罚。其理由是,在判决宣告之前,作为刑事诉讼司法机关之一的公安机关已经发现了林某的犯罪行为,并立案处理。立案决定书即为公安机关发现犯罪的依据。因此,“发现”的时间并不是在判决宣告之后,不符合刑法第七十条的时间条件,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该案。

结论

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数罪并罚是刑法赋予法院具体运用刑罚的一项措施。因此,数罪并罚的主体仅限于法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发现”的主体到底是指法院还是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法律条文,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数罪并罚制度,保障刑事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延伸阅读
  1. 数罪并罚的定义和原则
  2.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3.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4. 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形及方法
  5. 数罪并罚的具体情形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破坏公物二万的刑事责任及量刑标准
  2.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
  3. 金融集资诈骗中员工的法律后果
  4. 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
  5. 拐卖儿童罪从犯刑事责任的量刑问题
  6. 非法组织卖血罪的立案标准
  7. 刑事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