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29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要认定累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如果犯罪分子所犯的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例如拘役、管制或其他独立适用的附加刑,即使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也不构成累犯。同样,如果犯罪分子所犯的前罪虽然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后罪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也不构成累犯。这里所说的“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是指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和刑法规定应当判处的刑罚,而不是指该罪的法定刑在有期徒刑以上。
这是对累犯时间上的要求。如果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过程中,或者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5年以后或服刑人员被赦免5年以后,都不能构成累犯,不适用累犯处罚。在刑罚执行期间再犯罪的,也不适用累犯处罚,而应根据我国法律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在判决宣告之前发现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情况下,应当撤销缓刑,并对新犯的罪或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根据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应当根据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从立法技术层面分析,上述规定对于新罪和漏罪两种情形有明显区别的规定。
对于新罪的表述是“犯新罪”而不是“发现新罪”,对于漏罪的表述是“发现漏罪”而不是“犯漏罪”。从这种立法表述的区别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刑法将因“漏罪”撤销缓刑限定在“发现”时,也就是说,只要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了“漏罪”,就应当撤销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