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根据及其界定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2-02
关于应当如何解决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问题,我国许多学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主张。那么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什么?如何去界定呢?手心律师网为您解答!
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刑事责任的根据及其界定
现行立法的空白
现行刑事立法对于不同的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并未做出具体规定。然而,立法的空白并不意味着问题的不存在。为了规范单位犯罪的处罚,回应基层司法机关的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28日发布了《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下称《批复》)。该司法解释明确了根据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判处刑罚。然而,《批复》中存在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禁止适用共犯处罚规定来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二是没有涵盖到单位过失犯罪。因此,《批复》是一个态度不够明朗且涵盖范围不全面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性文件
在《批复》颁布不久后,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了一个与《批复》相矛盾的规范性文件,即《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下称《纪要》)。《纪要》规定了对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原则,强调根据其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犯罪情节来分别处以相应的刑罚。然而,《纪要》与《批复》在直接责任人员处罚的判断基础和具体处理意见上存在矛盾。
理论分歧与追问
共犯说
一些学者主张将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视为共犯来处罚。他们认为,在相当多的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共同故意实施单位犯罪,因此应当区分主从犯,并确定不同的刑罚。然而,这种观点缺乏法律依据和理论根据,且无法解决单位过失犯罪的处罚问题。
共犯否定说
另一些学者认为不能适用共犯处罚规定来处罚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他们认为,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与共同犯罪中的共犯存在本质区别,将其认定为共犯来处罚缺乏法理依据。然而,这种观点没有提出切实解决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具体方法。
折衷说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折衷的观点,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不以共犯论,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区分主从犯来处罚。然而,这种观点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并且会使法律适用问题复杂化。
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判断基础与立法完善
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应基于单位犯罪的特殊行为人结构和行为结构来确定。单位犯罪的行为人结构是行政结构,行为结构是整体结构。因此,确定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需要考虑两种因素。首先,应考虑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犯罪情节。这些因素能够反映出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的具体行为和责任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的程度。其次,应考虑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与单位犯罪的整体性质之间的关系。直接责任人员作为单位成员,在单位犯罪中是受到单位意志支配的,其行为完全是单位意志的体现。因此,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应从属于单位刑事责任,并根据其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犯罪情节来确定。在立法上,应明确规定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原则和具体处理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充分考虑单位犯罪的特殊性,确保刑事责任与犯罪行为的实质相适应。
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
直接责任人员的职责和组织关系
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根据其在单位中的职责具有不同的地位,彼此之间存在组织上的服从关系或协作关系。这种地位对于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之间存在显著区别。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差异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单位犯罪中扮演支配地位的角色,通常是单位犯罪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对犯罪的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行为的危害程度极为严重。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处于服从地位,虽然也参与了单位犯罪的实施,但只是在执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犯罪决定。相比之下,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危害程度明显较低。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犯罪意志形成差异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由于拥有管理职权,通常在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上起着主动和积极的作用。相反,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于没有管理职权,一般不会参与单位犯罪意志的形成。此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单位之间存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和组织上的服从关系。当单位的主管人员下令其参与实施单位犯罪时,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抵抗命令的动机上存在困难,通常难以抗拒。因此,法律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程度应当较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为轻。
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的作用
直接责任人员的不同作用
由于单位犯罪通常是由多个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意志的支配下分工协力完成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这表现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主观上的积极态度以及在客观上的参与方式和程度的差异。有些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单位犯罪,而另一些则只是提供协助;有些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特别卖力,对犯罪结果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而另一些则表现一般。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作用的差异影响刑事责任程度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差异是影响其刑事责任程度的重要因素。这种差异通过主观上的积极态度以及客观上的参与方式和程度表现出来。在对直接责任人员的处罚中,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