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单位犯罪法律知识

哪些人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11

 
107755

什么人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1. 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根据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指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其中,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流通等经济活动,具有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如国有企业、合伙企业等。事业单位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种社会组织,如新闻、出版、学校等单位。机关主要指国家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和党政机关。团体是指为了一定宗旨自愿组成进行某种社会活动的合法组织,如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学术研究团体,宗教以及社会经济团体等。

2. 一些特殊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1) 非法人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非法人单位是指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其他组织。在认定单位犯罪主体时,通常要求公司、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非法人企业虽然也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起诉和应诉,但由于其并不具有独立的人格,所实施的行为只是代表企业主的个人意志,企业的财产也属企业主个人所有。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些非法人单位的犯罪行为实际上也符合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刑法对于单位犯罪法人的定义应该包括其外延,即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非法人单位也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要求该单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并且有独立的经费和收入能够享有某种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2) 私营企业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私营企业分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类私营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财产和独立的意志表现,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而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这两类企业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体现的是企业主的个人人格,其财产属于企业主或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尤其是个人独资企业,虽然具有企业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然人主体,因此将其作为单位犯罪主体追究刑事责任是不妥当的。

(3) 单位的分支机构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许多公司和企业都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和下属部门,如总公司和分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责任,因此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而分公司不具有企业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职能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亦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职能部门所有的,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没有可供执行处罚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

(4) 国家机关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国家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权力机关,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国家机关的犯罪通常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谋求个人政治前途或经济上的私利,基于此可以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此外,我国法律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要轻于自然人犯罪的处罚。对国家机关进行处罚实际上等于没有处罚,因为罚款依照规定也是要上交财政的,这样对于国家机关的处罚只是徒于形式,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一些财政机关的负担。

(5) 村委会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我国刑法没有将村委会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然而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了许多由村委会带头实施违法活动的案例。这些违法行为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构成单位犯罪的法律要件。因此,将村委会纳入单位犯罪主体的范畴是有必要的。村委会是依法成立的基层组织,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独立的财产和稳定的工作人员,可以承担法律责任。如果不将其纳入单位犯罪主体,就不能使这些犯罪行为得到法律的惩治,从而有效地抑制这类案件的增长。

延伸阅读
  1.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
  2.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从轻情节的规定
  3.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4.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
  5.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

犯罪热门知识

  1.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
  2.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
  3. 中国非法拥有枪支的罪行
  4. 房产销售是否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5.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
  6.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7. 单位犯罪的民事责任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