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违约损害赔偿的性质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探讨违约损害赔偿的性质问题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1-06

 
106390
【违约的损害赔偿】违约损害赔偿的性质是怎样的

损害赔偿的基本性质与目的

损害赔偿的基本性质在于补偿受害人的全部损失。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损害赔偿的目的是通过赔偿来保护受害人的权益,使其达到合同已经履行的状态,即受害人期望通过合同履行而能取得的利益通过赔偿的方法得以实现。因此,损害赔偿不论违约是故意还是过失所致,都应当成立。

损害赔偿的非惩罚性质

与违约金不同,损害赔偿原则上不具有惩罚性。在损害赔偿中,当事人一方违约必须给对方造成损失,并补偿这种损失;没有损失的情况下,违约方则无需赔偿。

损害赔偿的补偿性质

损害赔偿的补偿性质要求通过赔偿使受害人遭受的损害得到完全恢复。一般情况下,损害赔偿的赔偿额应与实际损害相符合,但不一定绝对相等。实践中违约造成的损害往往包括财产上的实际损失、可得利益的损失、商业信誉、名誉以及其他非财产损害。对于可得利益的损害,其计算标准在不同情况下各不相同,要求赔偿数额与损害数额绝对相等难以实现。但补偿性的原则要求赔偿额与实际损害之间的差距不应过大,除法律规定不予赔偿的损害外,其他损害都应当赔偿。

损害赔偿的重要性

强调损害赔偿具有补偿性不仅有助于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而且在经济生活中也有利于使当事人事先确定未来的各种风险,准确确定各项成本和开支,从而大胆地从事各种交易活动。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法律为了保护当事人利益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也可能规定适用惩罚性赔偿金。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惩罚性损害赔偿。这种规定主要目的是对消费者利益进行特殊的保护,同时也有利于预防和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然而,这种规定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不能否认损害赔偿的一般属性。

延伸阅读
  1. 损害赔偿金的定义和法律规定
  2.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是否可以相互取代
  3. 损害赔偿与其他违约责任有何关系
  4. 违约损害赔偿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5. 违约损害赔偿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认定标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3.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
  4. 要求履行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限制
  5. 黄河三角洲消费维权联盟正式成立
  6. 国家工商总局将制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7. 厦门经济特区道路安全法规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