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5
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情况下,应及时解除保全措施。此时,保全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已不复存在。
被申请人提供了相应数额的可供执行的财产担保时,应解除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在审查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时,应严格把关。担保可以是现金担保、实物担保,或者是资信可靠的保证人出具的保证书。担保形式应以人民法院易于控制和便于执行为标准。担保金额应与保全财产的价值或申请人请求的价值相当。通常情况下,担保以现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信良好的大型企业提供为主。此外,提供给人民法院的担保应为无条件、无期限、不可撤销的,否则将不予接受。如果担保人提供的金额不足,可以接受,但只能解除相应价值的保全措施,对于不足部分相当的财物,将继续实施保全措施。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应当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形。例如,当事人已自觉履行了调解书或判决书所确定的给付义务,或者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发现采取保全措施明显错误等。在这些情况下,应依法及时解除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