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24
诉讼保全是指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在作出判决前为防止被告转移、隐匿、变卖财产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判决生效后能够顺利执行。诉讼保全的具体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和冻结。一般情况下,财产保全是由原告提出申请,并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是,如果原告没有提出申请,但是争议的财产可能会遭到毁损、灭失或其他危险,法院可以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
诉讼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被申请人的财产。对于被申请人的财产保全,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关的财产所有权凭证,例如车户证明和房屋产权证明书,以避免错误地查封、扣押他人的财产。不得对案外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一般情况下,对于与本案有关的财产,如果是善意取得的,也不能采取保全措施。诉讼保全的对象界定应当以法人和公民的合法所有为原则,并且能够自由处分。不合法所有的财产,例如土地和淫秽物品,或者非自己所有但受到管制的物品,例如保管和租借他人的物品,都不能进行财产保全。但是,有两种情况可以例外。一种是自己所有的财产,但是法律禁止予以财产保全,例如民事诉讼法第94条第4款规定“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军队的战备、军需物质、款项,以及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办公产所、救灾扶贫专户也禁止进行财产保全。另一种是非自己所有的财产,但是法律允许予以财产保全,那么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例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下可以处分的财物应严格进行财产保全,法律规定被申请人的到期应得收益或债权,必须在有充分证据并且第三人对自己与被申请人享有的债权没有争议的前提下适用。
申请诉讼保全的当事人一般采用书面方式提交申请书。但是,如果特殊情况下当事人确实存在书写困难,可以口头方式提出申请,由法院记录附卷,并由申请人签名和盖章。
财产保全的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提取和扣留等。当事人在申请书中必须明确、具体地说明要求法院采取哪种措施,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法院可以不予受理。
诉前保全的申请时间是在起诉之前,即诉讼程序尚未开始的阶段。诉讼保全的申请时间是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但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执行前。一旦执行程序开始,就不能再申请诉讼保全。
执行前保全的时间是在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之前。如果债权人因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不申请保全可能导致生效的法律文书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债权人在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满后5日内没有申请执行,法院应当解除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