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借款怎么算诉讼时效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31
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借款行为的独立性
根据法律规定,多次借款是独立的借款行为,每一笔借款都有其独立的金额、期限、利息等约定。因此,在每一笔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债权人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其他借款是否到期或是否再次发生借款行为并不影响该笔借款的诉讼时效的中止或中断。因此,每笔借款的诉讼时效应当分别计算。
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同时,根据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诉讼时效的计算期限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当然,如果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
诉讼时效的中断和重新计算
根据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可以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
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的诉讼时效计算
对于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其诉讼时效应当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对于累积借款的诉讼时效计算,每一笔借款应当分别计算,诉讼时效期为两年。如果借款期限届满后两年内未提起诉讼,则超出该期限的部分借款将超出诉讼时效。同时,如果借款人在诉讼时效期内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则诉讼时效会中断并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