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11-17
环境侵权行为是指违反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的法律规定,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他人合法环境权益损害的行为。包括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和环境权,但是都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中介或前提。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其侵权责任方式有独特的一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告诉您相关内容。
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及适用方式
一、民法通则中的民事责任方式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及赔礼道歉。然而,由于环境污染损害属于特殊侵权行为,这些一般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未必适用于环境污染致害的侵权行为。
二、《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
我国《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有如下规定:1. 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 第66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法律规定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3. 第67条规定,当有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时,污染者的责任大小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4. 第68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三、环境保护法律中的规定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类似的规定也出现在《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第1款、《大气污染防治法》第90条以及《环境噪声防治法》第61条第1款中。这些法律将“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四、综合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
结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对于环境污染侵权行为,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以及赔偿损失。通过采取这些民事责任方式,可以预防污染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