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举证责任不合理要如何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5-02
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财产,只是有些人会为了个人的权益去污染环境,在这个时候看到侵权的人就要去举证,依法追究侵权者的责任,只是举证也要合理。那么,环境侵权举证责任不合理要如何?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重新分配环境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
一、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环境侵权行为作为一种结果责任,在我国以及世界多数国家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意味着,无论侵权人是否存在过错,只要环境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加害人就需要承担责任。因此,在环境侵权行为案件中,无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只需证明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其他三个要件,即可确定侵权责任。因此,举证责任只需要在剩下的三个方面进行分配。
二、受害人承担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
环境排放污染物本身并不必然具有违法性与可责性。因此,受害人在起诉时需要举证证明存在侵权行为。如果将这一举证责任转移给侵权人,将导致众多企业疲于应诉,浪费社会资源。当然,侵权人也可以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没有侵权行为,从而证明自己不适格成为被告。
三、受害人承担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
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包括经济上和非经济上的损失。经济上的损失包括对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的直接损失,非经济上的损失包括对人的正常生活、学习造成的妨害和精神上的伤害。受害人在起诉时需要具体举证损害的范围、程度、具体数额及计算方式。
四、侵权人承担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环境侵权行为中,侵权人除了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和损害后果外,还需要证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一般侵权行为中,因果关系并不难确定。然而,在环境侵权行为中,因果关系的确定对于普通受害者来说存在困难。环境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持续性,原因行为也往往复杂多样,可能存在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的情况。另外,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有些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无法全面正确认定。加上主体之间的不对等性,增加了受害人承担举证不利进而败诉的风险,导致权利救济不能得到实现。基于以上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对环境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进行了倒置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