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25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共同环境侵权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污染者对环境进行污染,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各污染者的责任大小。这一规定是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一项创新性规定,首次以法律形式对环境污染共同侵权行为进行了规范。
共同环境侵权行为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共同环境侵权责任的确定主要根据侵权人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对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后果的作用力大小进行判断,基本上趋向于按份责任的形式。
然而,在没有具体司法解释或其他法规的情况下,这一法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
在共同环境侵权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原因导致操作难度: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侵权责任法》做出了预防性规定,即在共同环境侵权行为人的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上,如果无法适用特别规定情况下,可按照《侵权责任法》的基本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共同环境侵权责任的确定方式如下:
尽管《侵权责任法》对环境污染责任进行了专章规定,体现了法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但由于该法规定的内容较为简略,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时设立专门的章节来规定环境损害赔偿,改变以往环境立法中对环境民事责任规范的弱化态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单独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以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救济,保护环境民事权益受损的当事人。
关于环境侵权的构成,有两种说法:
环境侵权的构成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件:
环境侵权的构成需要满足以下三个要件:
第二种说法是目前国内理论界的通行说法。从这种说法可以引申出环境侵权的三个要件,即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的事实性以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性。在环境侵权的构成上,需要运用公平理念来澄清或解答至少环境侵权的违法性和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这两个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