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2-15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侵权行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的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软件和操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在行使裁量权时,应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该规定中所称的信息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以电子设备为终端的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应认定其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通过上传、设置共享文件或利用文件分享软件等方式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置于信息网络中,使公众能够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下载、浏览或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应认定其实施了前款规定的提供行为。
如果原告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涉嫌侵权的信息系网络用户发布为由进行抗辩,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请求及案件具体情况,责令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处罚等措施。如果原告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请求追加网络用户为被告,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被侵权人以书面形式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公示的方式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的通知,包含通知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地址或相关信息、通知人要求删除相关信息的理由,人民法院应认定为有效。如果被侵权人发送的通知未满足上述条件,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免除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人民法院在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时,应综合考虑网络服务的性质、有效通知的形式和准确程度、网络信息侵害权益的类型和程度等因素,来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的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是否及时。
如果发布的信息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的网络用户主张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收到通知为由进行抗辩,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通知内容,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通知人的通知导致网络服务提供者错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被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通知人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被错误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相应恢复措施,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恢复的除外。
人民法院在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时,应综合考虑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对侵权网络信息进行处理、网络服务提供者管理信息的能力、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和引发侵权的可能性、网络信息侵害人身权益的类型和明显程度、网络信息的社会影响程度或一定时间内的浏览量、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预防侵权措施的技术可能性及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针对同一网络用户的重复侵权行为或同一侵权信息采取了相应的合理措施,以及与本案相关的其他因素。
人民法院在认定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及其程度时,应综合考虑转载主体承担的与其性质和影响范围相适应的注意义务、所转载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明显程度、对所转载信息是否作出实质性修改、是否添加或修改文章标题导致与内容严重不符以及误导公众的可能性。
如果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诽谤、诋毁等手段,损害公众对经营主体的信赖,降低其产品或服务的社会评价,经营主体请求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如果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的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如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以下情形除外: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在约定范围内公开;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围内;学校、科研机构等基于公共利益为学术研究或统计目的,经自然人书面同意,且公开方式不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法律或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如果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方式公开前述规定的个人信息,或公开该信息侵害权利人值得保护的重大利益,权利人请求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国家机关行使职权公开个人信息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如果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文书和公开实施的职权行为等信息来源发布的信息,出现以下情形之一,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布的信息与信息来源内容不符;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添加侮辱性内容、诽谤性信息、不当标题或通过增删信息、调整结构、改变顺序等方式致人误解;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但网络用户拒绝更正或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予更正;信息来源已被公开更正,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仍然发布更正之前的信息。
如果被侵权人与构成侵权的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达成一方支付报酬、另一方提供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服务的协议,人民法院应认定为无效。如果发布该信息的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接受他人委托实施该行为,委托人与受托人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雇佣、组织、教唆或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