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网络侵权行为的标准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10-2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侵权行为在现实中也是时有发生。其实,网络侵权其实也就是指的在网络的环境下所发生的侵权的行为。那么,界定网络侵权行为的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希望能够解开大家的疑惑,具体内容请仔细阅读下文内容。
网络侵权行为的标准界定
网络案件的特点
网络案件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全球化、虚拟化和非中心化等。这些特点对传统的管辖原则提出了挑战,使得法院在处理网络民事侵权纠纷时面临困难。网络领域是技术密集型的,涉及到举证、质证和救济方式等方面与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在确定管辖权时,法院需要考虑是否能够应对技术问题,并根据审级限制或由具备条件的法院集中受理,以便及时解决案件。
加快网络立法
中国应该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尽快解决传统法律在网络空间中的适应性问题,弥补司法解释的不足,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司法实践,制定适应中国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具体而言,应坚持侵权行为地、侵权结果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则。对于侵权行为地的认定,可以赞成《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观点,即“侵权行为地”是指“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于侵权结果地的认定,应当首先坚持禁止将某些因素作为确认管辖权的基础,同时确立符合国情的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的因素。例如,如果被告对侵权结果地有预知并故意希望侵权结果在该地实现,那么这个地方的法院就有管辖权。
最高法院的解释
最高法院在2000年11月22日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权问题。根据该条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中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于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情况,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这条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明确了管辖地,但当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都难以确定时,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与民诉法的规定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