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6-24
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需要考虑平衡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问题。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寻找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点。我国的网络事业刚刚起步,大多数网站都处于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著作权保护会限制网络事业的发展。例如,一些图书馆将馆藏图书数字化并在网络上传播,如果要求图书馆也必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将妨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限制公众获取知识的利益。然而,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著作权保护是为了创作的繁荣,只有创作源旺盛了,才能在网络上传播作品,丰富图书馆的馆藏,从而实现社会公众的利益。
由于电子商务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法律提出了巨大挑战。原有的法律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对著作权的保护需求,因此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以弥补不足。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在2003年底对该解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该决定自2004年1月起生效。然而,这些司法解释只规定了对网上著作权案件审理时的适应措施,无法在更大范围内保护广大著作权人的实体权利。
目前,我国对网上著作权的法律存在很大的盲区,传统著作权保护的方法无法完全适用于网络环境。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后将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定为著作权人的权利,但并未规定相应的保护办法,对网上相关主体在著作权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难以适应行政执法的需要。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8条的授权,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制定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该办法填补了网络信息传播权行政保护方面的规范空白,通过规定“通知和反通知”等新内容,完善了原有的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