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09-25
在网络化发展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通过网络来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发现知识产权有被别人侵权情况的时候,也会及时的去维权,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那么,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是什么?看看手心律师网小编收集的资料。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根据中国法律,企业在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系统和符合商业秘密条件的前提下,有权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这些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民事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 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表现为故意侵犯权利人商业秘密。
- 侵权人实施了侵犯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侵权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了损害。
刑事责任
商业秘密权利人在已采取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和符合商业秘密条件的情况下,如果认为其商业秘密受到侵害并造成重大损失,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在侦查后,如果认为侵权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可以对侵权人追究刑事责任,并由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侵权人追究刑事责任:
- 如果侵权行为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并且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属于“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则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如果侵权行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的损失金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则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如果单位实施了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则按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三倍定罪量刑。
- 如果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并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运输、储存、代理进出口等便利条件、帮助的,则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共犯论处。
- 如果某人非法获取被县级保密委员会的上级保密工作部门或市级科学技术委员会确定为国家秘密的科学技术,并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进行,造成情节严重的损失,则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则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中绝密、机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并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人,以及从事间谍活动的人,也要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