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运营商对用户隐私权的侵害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0-30
网络运营商与网络用户隐私权保护
一、从某网管软件说起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然而,互联网的不可控性导致了侵权信息的增加,因此网络运营商应承担监管义务和责任,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网络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的监管,即所谓的“网管”。然而,如果网络运营商滥用或不当使用网管权,将侵害网络用户的隐私权。某网络运营商最近开发了一个“网络接入认证管理系统”,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是对用户端进行实时“抓屏”和监控,即网络管理员可以随时监视和摄录通过该系统登录在线的用户和计算机的屏幕显示内容。尽管该系统有助于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有可能防止网络信息侵权行为,但这种做法无论对个人用户还是单位内部用户来说,都构成了对隐私权的侵害。
1. 单位用户的隐私权侵害
对于单位用户来说,该认证系统的监控功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可以实时监控本单位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为岗位设置、考核和人员配备提供依据。然而,由于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的普及性,个人专用的单位计算机中存在私人领域、私人信息存储和部分私人活动,而单位默许了这种情况。因此,对这些计算机进行实时“抓屏”和监控就构成了对员工隐私权的侵害。单位可能会辩称,员工在工作期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实时监控仅限于上班时间。
2. 个人用户的隐私权侵害
个人用户对于该认证系统肯定会强烈反对,因为个人上网属于私人活动和个人隐私,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干涉和侵害。网络运营商可能会辩称,对网络进行监控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隐私权的概念及其法律保护
一、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是一项公认的独立的人格权,最早由美国法学家路·斯·沃伦和布兰达·沃伦于1890年提出。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一种不愿或不便他人获知或干涉的私人信息的支配和保护的人格权。隐私权的主体是个人,不包括法人,因为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自然人的自由和人格尊严,而法人的“隐私”属于商业秘密。只有在自然人存活时才享有隐私权,死者没有隐私权,因为随着自然人死亡,其个人利益随之消亡,无法维护自身利益,并且死者没有权利能力。由于权利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死者不能成为隐私权的主体。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必要的,但过度的网络监管会侵害用户的隐私权。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隐私权,我国应建立直接保护隐私权的制度,防止网络运营商滥用或不当使用网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