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5-02-12
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实际的损害事实。
行为人的侵害行为必须是违法的。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侵权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是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
个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受害人的隐私或其他人格利益受到侵害,可以以侵权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监护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永久性灭失或毁损,物品所有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损害赔偿仅适用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人格权利侵害而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不予受理。
如果行为导致人的残疾,应支付残疾赔偿金。
如果行为导致人死亡,应支付死亡赔偿金。
除了上述情形外的其他精神损害情况,应支付精神抚慰金。
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已有明确规定,应适用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