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单位打投诉电话算名誉权侵权吗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给单位打投诉电话算名誉权侵权吗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5-01-10

 
97855

单位投诉电话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行为

1. 侮辱和诽谤行为的构成

侵权行为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以言辞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侮辱行为可以通过口头或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诽谤行为则是指捏造和散布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诽谤可以通过口头和文字等方式进行,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只有当行为人的侮辱、诽谤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2.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过错,即实际恶意。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应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仍然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名誉,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无论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降低他人的社会评价,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3. 特定的受害人对象

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必须是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就不存在受害人。然而,即使某些文学作品使用代号或假名,但对特定的人进行了侮辱或诽谤,读者一看便可知晓其所指的对象是谁,这不能因使用代号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权。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对象是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具体人,即使没有指名道姓,同样可以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4. 严重损害和心理折磨

侵权行为必须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这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心理负担或精神上的折磨必须是客观实在的,而不是受害人主观上的感受。行为人的某些行为如果没有降低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则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延伸阅读
  1. 名誉侵权是否构成
  2. 名誉权的分类及其保护
  3. 没有暴露姓名是否构成侵犯隐私权?
  4. 贬损行为可能构成名誉侵权
  5.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罪的区别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校园欺凌者需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2. 公众号发布谣言的处理措施
  3. 网上聊隐私是否违法
  4. 故意破坏他人财物500元以下能拘留吗
  5.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6. 物品赔偿证明怎么写
  7. 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界限是什么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