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财产侵权法律知识

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什么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8-02

 
97813

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客体要件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是指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是指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和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其他单位包括集体或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不仅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已占有、管理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还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但未占有的财物,例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财物的形态可以是有形物和无形物,例如厂房、电力、煤气、天然气、工业产权等。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且数额较大。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他人利用职务或地位的便利条件。例如利用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事项的权力,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控制其他人员或利用他们的权限,例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力,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如果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例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构成本罪,应以其他罪行如盗窃罪论处。

二、有侵占的行为

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具体包括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非法占为己有是指以各种手段将单位财物化为私有,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将自己所占有的单位财产谎称为自己的财产并出售,将所住的单位房屋过户登记为己有,或者隐匿保管之物谎称已被盗窃、遗失、损坏等等。也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从而转化为私有。无论是先持有而转为己有还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方法转为己有,只要本质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职务之便作出了这种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可构成本罪。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行为人开始对单位财物进行非法侵占,就处于继续状态,但这只是非法所有状态的继续,并非本罪的侵占行为的继续。侵占行为的完成应视为既遂。如果侵占行为没有完成,则应以未遂论处,例如财会人员故意将某笔收款不入账,但在结账之前被发现,则应以本罪未遂论处。

三、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如果只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受贿罪和贪污罪的数额标准的二倍和五倍执行。贪污或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认定为“数额较大”,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或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认定为“数额巨大”,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根据上述规定,职务侵占六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为数额较大,一百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

一、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

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因此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公司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职员和工人

这些人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具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因此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三、其他企业或单位的职工

这些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因此,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侵占本单位财物应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本单位财物则应按本罪论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聘请作为代表行使管理职权的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无论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都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延伸阅读
  1.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
  2.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标准
  3. 游戏公司员工私下给玩家发元宝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4. 职务侵占罪的缓刑可能性
  5.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后退款判决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出租屋失火的处罚依据消防法
  2. 抽逃出资罪的定义和特点
  3.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4.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5. 家人被私闯民宅怎么处罚
  6.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7. 盗窃公私财物怎么处罚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