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5-21
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如果有国家标准的产品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定;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按照地方标准进行评定;如果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地方标准,则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评定。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适用企业标准进行评定。如果产品不符合企业标准,则属于缺陷产品。如果因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生产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人身或他人财产损害,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如果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则由产品的销售者进行赔偿,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如果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则由产品的生产者进行赔偿,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导致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因产品缺陷导致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缺陷产品交付给最终消费者满十年后丧失,但如果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限则不适用该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缺陷是指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可能危及人身或他人财产安全。如果产品存在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符合该标准则被视为缺陷。
产品责任,也称为产品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是指产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导致消费者人身或除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失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承担特殊的侵权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的明文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应依法承担责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也规定了“因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人身或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从以上两部法律的立法本意来看,在产品侵权责任纠纷中,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无疑是共同的责任主体。相对于产品受害人来说,他们应共同承担无过错责任。立法规定产品受害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主体请求赔偿(即可以选择起诉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之一,也可以一并起诉),旨在方便受害人行使诉权,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因受害人选择不同的责任主体主张权利而导致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则立法的这一规定就失去了本意,显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