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0-31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时,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承担责任。但如果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那么就不需要承担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时,如果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那么就应承担责任。
根据《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原则。由于学校既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也不是行政机关,因此,学校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既不是无过错原则,也不是公平原则,而是过错原则。
根据最高法院1998年公布的《民通解释》第一百六十条的明确规定,学校是否有过错,是决定学校是否承担在学校负有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准则。
《教育法》第八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判断学校是否有过错的标准就是学校是否依法履行了教育法律规范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
教育部为执行教育法律先后颁布了多项教育管理的法律规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环境秩序管理规范、班主任工作规范、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实验课规范、体育课规范等。
如果学校的行为违反了这些规定,即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存在过错。如果学校的行为违反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的规定,导致学生受伤,那么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