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1-13
电梯“吃人”事件是指在商场中发生的电梯事故导致人身伤亡的情况。根据事件的不同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困梯:部分顾客可能会因为不适或晕倒而被困在电梯中;
2. 急降或忽停:直梯或货梯突然急速下降或停止,导致顾客摔伤;
3. 滑倒摔伤:电梯或扶梯附近的水渍或油渍导致顾客滑倒摔伤;
4. 夹人:包括夹头、夹手、夹脚等情况;
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例如撞电梯门、电梯玻璃破裂、高跟鞋夹扶梯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可以从电梯品牌产业链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管理、设计、生产、销售、采购、安装调试、维保、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商场电梯“吃人”事件,我们可以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个方面进行法律分析。
如果商场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事故发生,商场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受伤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未履行合理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受伤害的,应支持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经营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消费者受伤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商场的电梯是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服务的附加设施,如果电梯出现脱落、坠落等导致人身伤害的情况,商场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的脱落、坠落导致他人受伤害,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承担侵权责任。在赔偿后,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如果商场之外的第三人的行为导致事件发生并造成他人受伤害,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商场管理人或组织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受伤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组织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损害由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应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如果赔偿请求提起诉讼,应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除非第三人无法确定。
如果电梯维保单位违反我国《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的维护、保养义务,也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我国《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第五条的规定,使用单位应根据电梯安全技术规范和实际使用情况组织维保工作。使用单位应委托获得相应电梯维修项目许可的维保单位进行维保,并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保的内容、时间频次、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维保合同至少应包括维保的内容和要求、时间频次与期限、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内容。第三章还规定了电梯维保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如果电梯维保单位违反我国《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的维护、保养义务,不仅构成违约行为,应向使用单位承担违约责任,而且在事件发生时也存在主观过错。
如果电梯本身存在缺陷,电梯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也应承担产品责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产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应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运输者或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产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导致他人受伤害的,生产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因销售者过错导致产品缺陷,造成他人受伤害的,销售者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销售者无法确定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供货者,销售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导致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赔偿。如果是由于产品缺陷造成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是由于销售者过错造成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销售者有权向其追偿。如果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产品缺陷导致人身或财产损害,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
如果商场在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电梯“吃人”事故发生并造成重大伤亡或其他严重后果,商场的主管人员可能涉嫌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
如果维保单位在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未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维修保养义务,导致电梯“吃人”事件发生并造成重大伤亡或其他严重后果,该维保单位负责人可能涉嫌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
如果电梯的维护保养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未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维修保养义务,导致电梯“吃人”事件发生并造成重大伤亡或其他严重后果,该维护保养人员可能涉嫌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
对于商场电梯“吃人”事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如果行政管理部门在电梯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缺失,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事故发生,行政管理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146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作为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电梯显然属于该法条规定“产品”之列。如果电梯生产商不严格遵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生产电梯,一旦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等等,将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如果生产的电梯虽然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与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换句话说,人身伤亡事故与电梯质量问题无关,就不应当按照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的法条竞合,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如符合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应当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商场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行政责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对此作了相应规定。
2、电梯等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维修保养单位违反有关规定从事相关生产、经营和施工活动的,应承担行政责任。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此作了相应规定。
3、伪造、涂改、转借电梯等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认可证、安装(维修保养、改造)资格证书、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和厂内机动车辆牌照等有关证书和牌照者,应承担行政责任。《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对此作了相应规定。
4、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违反规定的,应承担行政责任。我国《安全生产法》对此作了相应规定。
5、负责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监督检验机构、从事安全监察或者监督检验的安全监察人员和检验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应承担行政责任。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对此作了相应规定。
1、建议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电梯安全法》,在电梯出厂标准、出厂检测、电梯维保资质和监管、电梯后期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行业安全标准、损害赔偿,刑事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确保公民乘坐电梯安全。
2、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严抓电梯安全质量问题,遇到违规违纪等行为要一查到底、严惩不怠。
1、电梯使用单位务必遵守《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对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强化电梯钥匙等管理制度的落实。
2、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工人等相关技工人员的技术和职业素质教育,严查电梯相关工作人员的资质情况,层层签责任状,落实到人,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1、学习和遵守电梯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2、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3、加强自救和互救意识,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