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和对策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法律知识

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和对策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2-01

 
96106

环境执法问题的分析

一、环境执法难的原因

1. 环境主体的原因

(1)环境执法主体的原因

当前,环境违法行为呈现出多样化、隐藏化的特点。环保部门执法装备落后,人员编制紧张、经费不足、机动作战能力低,不能对环保违法行为准确、迅速地作出反应,无法及时调查、收集重要证据。执法程序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2)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环保执法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环保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滞后,有的环境执法主体对环保法律法规不熟悉,对污染的巨大危害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片面强调GDP增长与招商引资,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甚至干扰和限制环境执法,致使有的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 公众的原因: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公众的环境意识,尤其是环境参与意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面对环境问题过分依赖政府,对环境执法缺乏了解,甚至同情排污者,给环境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立法和执法的原因

1. 环境立法不够配套、完善,使环境行政执法难以准确到位

虽说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很多,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大多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立法的,存在诸多的空白、缺陷和盲区,比如热污染、机动尾气污染的立法防治;有的法律法规本身内容比较空泛、太软、太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少,比如环境总量控制有关内容;有的法律法规缺乏配套措施,比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缺配套实施细则,且对工业噪声污染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致使环保执法面对违法行为时常束手无策,难以进行有效的现场执法。对于重污染企业、十五小”、新五小”的关停,环保部门有权罚款,但无权限期治理和关停。再如《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立法的本意是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问题,应是项目不符合三同时”制度规定就处罚,而不应该是不符合三同时”制度的要补办手续,不补办手续再罚,这样就为建设项目的未批先建创造了条件,使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偷偷”建成,造成既成事实,这样的结果完全背离了立法的本意,为地方保护主义者的不作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借口。环保法律法规往往注重于对法人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而忽视对个人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追究。环境保护虽然被国家确定为基本国策,但就其实际情况而言,环保的法律法规与这一国策地位相比远不相符,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手段不硬,制约因素多,法律法规没有像赋予工商、技监、税务等部门所拥有的查封、冻结、扣押、没收等强制执行手段,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执法有法难依,执法疲软。

延伸阅读
  1. 新种子法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需信息公开
  2. 警察办错案怎么追究
  3. 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送达可以吗
  4. 交通执法部门可以扣人吗
  5. 监督证能执法吗

环保法热门知识

  1. 环境保护法常识:工业废水处理原则
  2. 专家解读新环保法排污经营拒不改正将被拘留
  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司法解释
  4. 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有哪些
  5. 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
  6. 公益诉讼的概念是怎么样的
  7. 洛阳市对于环境保护行政赔偿的程序具体是怎样的
环保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