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制度现状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1-19
有一种普遍得到接受的观点认为:突发环境事件丛生的源泉在于应急立法滞后的使然。事实真是如此吗?从现有法律来看,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做出了规定的法律是很多的,如《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卫生检疫法》、《传染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森林法》、《防震减灾法》等,均对应急处理措施有所规定;此外,国家各专项应急预案中涉及环境突发事件的主要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点流域水环境应急预案》、《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处理规定》、《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三峡水库135米蓄水及运行期间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处理规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的丰富性
我国目前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立法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可能涉及环境问题的条款,从《环境保护法》到《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再到各行业应急法规,几乎囊括了可能出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方方面面。
现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法律体系的法律保障
我国现行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法律体系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法律保障。这一法律体系的建立,旨在依法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确保其得到规范和控制。
对“法律万能论”的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律万能论”逐渐流行,并在21世纪不断泛滥。这种观点认为,通过立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然而,这种立法方式的过度追求数量和规模,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立法中也存在。将问题简单归咎于法律的不健全是一种盲目迷信,是对人类理性主义建构的一种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