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24
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环境不完全符合生效要件,其效力尚未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效力待定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法律规定无法自行订立合同,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后才能生效。
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需要经过本人的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约束力。
无处分权人以其他人财产权利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同意,合同无效。
这些合同需要权利人的追认才能生效,追认是指权利人表示同意无缔约能力人、无代理权人、无处分权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在权利人尚未追认之前,合同虽然已经订立,但因欠缺合同生效要件并没有实际生效。因此,当事人双方都不应进行实际履行,尤其是相对人如果知道对方不具有订立合同的能力和处分权,则不应进行实际履行,否则构成恶意,将导致其不能依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财产。
为了防范合同效力待定的风险,在签订合同前应进行以下审查:
对自然人而言,要审查其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能否履行合同上的义务。对企业而言,要审查其是否具有法人地位,是否已经注册成立。
对涉及标的物处分或转让的合同,要审查该方是否对标的物具有处分的权利,必要时要求对方对自己的处分权作出保证。
效力待定合同与生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有着明显的区别:
生效合同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并且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而效力待定合同虽已订立,但因其欠缺合同生效要件并没有实际生效,在权利人追认之前,合同效力处于待定状态。
无效合同因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自始就不产生法律效力。而效力待定合同本身虽有瑕疵并非不可治愈,并不涉及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效力待定合同可以通过权利人的追认而生效,有利于促成更多的交易,也有利于维护相对人的利益。
效力待定合同通过权利人的追认而生效,与可撤销合同具有明显的区别。可撤销合同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但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以前,应被认为有效。而效力待定合同则因权利人的追认而使合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