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16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根据法律规定,因污染生活、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环境污染责任为无过错责任,但法律规定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环境污染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其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其采用了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受害人有损害,污染者的行为与损害有因果关系,无论污染者有无过错,都应对其污染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类似地,《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也明确规定了污染责任者应承担的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环境污染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这些法律的规定是一致的。
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责任归责仍然还存在着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
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领域的适用范围还应扩大,特别是在新时期出现的现代新能源及新危险物质所带来的环境侵权领域,还有如生态破坏、地面沉降等也面临着同环境污染同样的难题。由于此类现象因果关系难以判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不利于对受害者的保护。
在环境损害中实行无过错责任为体现公平合理民法思想要求,无过错责任与其他规则原则的根本区别就是行为人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的事由为免责的抗辩事由,不能因自己进了注意义务、没有过错而免责。因此,我国的法律规定的归责原则需要更加明确。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限制,适用单一的归责原则不能适应当前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更加全面、灵活的环境污染责任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