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货店被罚20万只因广告带"最"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广告法 > 广告审查法律知识

炒货店被罚20万只因广告带"最"字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1-23

 
95126
日前杭州一家知名炒货店因用了“最”字做广告,结果被认定违反新版《广告法》,或将面临20万元处罚。有的认为处罚过重,有的则认为有法必依。那么新版广告法对此究竟是如何规定的呢?

炒货店因广告带"最"字被罚款20万,引发舆论热议

据报道,一家在杭州当地经营已超过20年的炒货店因广告宣传中带有"杭州最好的炒货店铺"、"杭州最优秀的炒货店"等最高级修饰词语,被杭州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山所处以20万元的罚款。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热议,有人认为罚款过高,有人则认为执法部门依法行政。

执法依据和程序

从执法依据和程序上来看,20万元的罚款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而且已经是处罚的下限。根据201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根据第五十七条规定,违反上述规定的广告主将面临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舆论热议的原因

然而,为什么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热议呢?一方面,炒货店通常被认为是小型作坊,相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处于弱势地位,这导致了公众对于高额罚款的同情心理,认为罚款是在砸"穷人"的饭碗。另一方面,一些知名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广告也使用了极限词语,却没有受到追究。例如百度贴吧的广告语"百度贴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以及一些地方的"最美XX"系列广告。这种对比给人一种执法部门选择性执法、欺软怕硬的印象,引发了质疑。

宣传不到位和豁免期的问题

另外,一些人也提出了执法部门对新《广告法》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毕竟新版《广告法》从去年9月1日起实施,时间还不到半年。如果因为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商家违法,执法部门是否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并进行反思和改进工作呢?另外,对于新《广告法》的实施,是否应该设置一定的豁免期,给商家一个缓冲期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查,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更换广告语、制作新的广告标识和包装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作为商家,也应该时刻关注政策的动向和变化,自我规避风险,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否则,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更严厉的惩罚。

延伸阅读
  1. 虚假广告被罚20万,多次被控虚假广告如何处罚
  2. 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履行义务
  3. 行贿数额大小判刑
  4. 未办理质量注册的处罚措施
  5. 退赃20万能否判缓刑

广告法热门知识

  1. 广告主合作平台的法律责任
  2. 喜来健医疗器械广告违法行为被处罚
  3. 专业广告经营企业应当具备的法律条件
  4. 国家工商局发布《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确保广告真实合法
  5. 安徽省种子广告审查办法
  6. [Name]
  7.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
广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