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1-23
据报道,一家在杭州当地经营已超过20年的炒货店因广告宣传中带有"杭州最好的炒货店铺"、"杭州最优秀的炒货店"等最高级修饰词语,被杭州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山所处以20万元的罚款。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热议,有人认为罚款过高,有人则认为执法部门依法行政。
从执法依据和程序上来看,20万元的罚款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而且已经是处罚的下限。根据201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根据第五十七条规定,违反上述规定的广告主将面临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为什么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热议呢?一方面,炒货店通常被认为是小型作坊,相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处于弱势地位,这导致了公众对于高额罚款的同情心理,认为罚款是在砸"穷人"的饭碗。另一方面,一些知名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广告也使用了极限词语,却没有受到追究。例如百度贴吧的广告语"百度贴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以及一些地方的"最美XX"系列广告。这种对比给人一种执法部门选择性执法、欺软怕硬的印象,引发了质疑。
另外,一些人也提出了执法部门对新《广告法》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毕竟新版《广告法》从去年9月1日起实施,时间还不到半年。如果因为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商家违法,执法部门是否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并进行反思和改进工作呢?另外,对于新《广告法》的实施,是否应该设置一定的豁免期,给商家一个缓冲期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查,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毕竟更换广告语、制作新的广告标识和包装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作为商家,也应该时刻关注政策的动向和变化,自我规避风险,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否则,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更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