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5-09
根据我国的《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应当符合以下规定:(1)具体确定内容;(2)表明要约人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邀请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在网络交易中,发出订约意愿的一方只要符合我国合同法关于要约的要件,其意思表示就构成要约。尽管网络交易具有特殊性,但在区分要约邀请方面,仍应以双方的意思表示为判断标准,而不应从交易对象的种类出发。因此,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分标准仍应回归到《合同法》中,该标准应为:(1)意思表示的内容是否具体确定;(2)发出人是否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一旦承诺被送达给要约人,合同即成立。承诺应具备以下要件:(1)承诺应由受要约人做出;(2)承诺应在合理期限内或要约规定的期限内做出,若未规定期限,则应在合同期限内做出。《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承诺的内容应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应符合要约规定的方式。
电子合同的承诺也应符合上述规定。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确定承诺的生效时间成为判断电子合同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EDI合同中,当事人用电子数据发出电文即构成要约,对方当事人用电子数据发出电文即构成承诺。一般来说,承诺的生效时间为合同的成立时间。关于承诺的生效时间,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中国和一些国际习惯所采用的到达主义,另一种是英美等国所采纳的发信主义和送信主义。考虑到EDI方式交换双方意思表示的瞬间到达性质,承诺的意思表示在发送和到达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因此,EDI交易中的承诺生效应采取到达主义。为确保电子合同的收到与发出时间准确,法律应规定提供服务器的网络服务商应定期检查、调校服务器系统设置和时间,并在一定时间内保存记录以备查询。
根据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15条第4款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数据电文以发端人设有的营业地点为发出地点,以收件人设有的营业地点为收到地点。如果发端人或收件人有多个工作地点,应以与基础交易密切相关的营业地点为准;如果没有基础交易,则以主要的营业地点为准;如果发端人或收件人没有营业地点,则以其惯常居住地为准。因此,数据电文的发出与收到地点应遵循上述规定。
意思表示的撤回是指在意思表示到达对方之前或与之同时到达时,表意人向对方发出通知,否认前一意思表示效力的行为。合同法中,意思表示的撤回包括要约的撤回和承诺的撤回。我国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合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在承诺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
意思表示的撤销是指意思表示到达对方之后,对方作出答复之前,表意人再次发出通知否认前一意思表示效力的行为。在合同法中,撤销仅适用于要约;承诺不存在撤销问题,因为承诺根本不需要对方给予答复。大多数国家原则上允许要约的撤销,但通常也规定了要约不得撤销的条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意思表示的撤回与撤销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撤回和撤销是不同的行为,因此在电子商务中,应根据不同的电子传递方式制定灵活的规定,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
根据我国学者的解释,合同的形式是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外在表现。合同的形式主要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用语言作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而不是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合同形式。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现当事人所订立合同的形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书面形式的内涵逐步扩大。电报、电传、传真等被广泛使用,尽管这些方式与传统方式不同,但由于它们最终传输的结果仍然是纸面记录,与传统纸面合同无异。联合国在1996年制定了《电子商务示范法》,其中第六条规定:“如法律要求信息需采用书面形式,若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供日后查用,则满足该要求。”该法对电子合同进行了法律承认,即任何人不得以某项合同是以数据电文方式订立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我国《合同法》也承认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现合同内容的形式。”仅从法律上承认电子合同属于书面形式还不够,这只解决了第一步的法律问题。实际上,电子合同的书面形式总是与电子合同的证据法律效力问题紧密相关。承认电子合同属于书面形式的目的还需要解决电子合同的证据法律效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