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3
为了确保电子合同或单证作为证据使用的法律效力,银行需要遵守法律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0条,当事人提供证据时,应提供原件或原物。如果保存原件或提供原件有困难,可以提供经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复制品。根据电子签名法第5条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数据电文视为满足法律要求的原件形式:一是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二是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
根据国家标准GB/T25064《电子签名格式规范》,为了使电子签名具有长效性和实现可靠电子签名,需要采用带时间戳的电子签名格式进行签名。这些格式的电子签名需要由数字证书认证机构(CA)和时间戳机构(TSA)共同保障。时间戳可以证明电子文件在某个时间点的真实存在状态,是电子文件在时间和内容完整性方面的证明。为了加强对电子合同和单证的签署时间和内容完整性的证明,银行可以考虑引入TSA时间戳服务,并与银行发放的USBKEY数字证书相结合。同时,鉴于时间戳的实施对网上业务流程和客户体验的影响,建议银行业务部门在综合评估具体业务品种、客户体验、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实施范围和方式。
为了保障银行与客户订立的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银行应加强对电子合同的管理,使其满足“可供随时调取查用”的要求。此外,银行还应对其他相关证据进行妥善管理,以保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从而使电子证据获得司法机关的认可。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非面对面的交易场景使银行面临更多外部欺诈的风险。为了合理管控这些风险,建议银行业务部门加强对客户的尽职调查,严格审查客户资料,并与IT管理部门协作建立对网上交易的监测和电子证据提取管理机制。此外,银行还应对电子交易数据进行长期保存,以备随时可以提取作为证据使用。
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维护实质公平,银行在网络平台上需要完整、准确地披露产品信息和相关格式合同条款,保护客户知情权。建议银行业务部门按照法定要求在网络平台上完整展示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格式合同,确保风险提示清晰,产品信息披露真实、完整、准确,格式条款对客户的保护,以及客户隐私权的保护。
根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司法解释,银行在相关业务网站界面上,对于涉及免除或限制银行责任的条款,需要用加黑字体突出显示,以确保该格式条款的效力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此外,银行还需要遵守反洗钱法的规定,在开立电子银行账户时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义务,并采取有效措施核实客户真实身份。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银行可以更好地管控业务风险,保障电子合同和单证作为证据使用的效力,促进相关网上业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