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11
为了适应当前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8月发布了《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已成为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重要依据。这一司法解释初步建立了对全国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进行审判监督的法律程序。
然而,破产案件审判监督作为一个新的程序,自破产法司法解释实施以来,各地法院在实践中对受理破产案件审判监督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国光近日表示,经过相关审判庭的协调,已初步决定由上级法院负责审理破产案件的审判庭对口受理下级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审判监督。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将于近日下发相关通知,以实现统一。
在正确处理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与清算组履行清算职责之间的关系时,李国光表示,企业被宣告破产后,清算组代表破产企业,属于清产核资范围内的一切事项都需要由清算组处理。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破产程序的合法性,并及时正确解决权利纷争。破产程序始终处于人民法院的控制之下,人民法院要维护程序的合法性,不能通过剥夺当事人的程序权利来损害其实体权利。解决权利纷争主要涉及清算组与相对人之间的纷争。清算组作为债务人代表,负责确认破产债权和破产财产,承认或剥夺权利,委托评估和拍卖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与债权人和第三方发生权利纷争,人民法院要通过审判活动解决纷争。
目前,在人民法院审理非计划调整的破产案件时,个别地区借着国家有计划地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破产的时机,促使大量企业申请破产,任意套用计划内破产的政策,导致银行债权被大量逃废。针对这一现象,李国光强调,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件时,要严把受理关口,及时制止这种风气的蔓延。除了严格依照破产法及其司法解释外,还应根据国家有关计划破产的政策进行审理。在审理非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件时,各级人民法院绝不能套用计划调整企业破产的政策。
据了解,过去五年中,全国法院共受理企业破产案件35657件,审结27004件,结案金额达到5353亿元。人民法院通过破产案件的审判活动,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参考来源:法制日报·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