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宣告破产的管辖规定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2-22
公司破产的管辖规定
根据《企业破产案件规定》的规定
根据《企业破产案件规定》的规定,企业破产案件的管辖权由债务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行使。债务人住所地指的是债务人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果债务人没有办事机构,那么由其注册地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基层人民法院一般负责管辖县、县级市或者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破产案件;中级人民法院一般负责管辖地区、地级市(包括本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破产案件;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企业破产案件,或者将本院管辖的企业破产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以及下级人民法院需要将自己管辖的企业破产案件交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办理。对于因特殊情况需要对个别企业破产案件的地域管辖作调整的情况,需要经过共同上级人民法院的批准。
公司破产的条件
1、关于不能清偿的界定
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由于丧失清偿能力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客观财产状况,也称为不能支付或支付不能。不能清偿的要件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判断债务人是否具有清偿能力一般需要综合考虑债务人的财产、信用、劳务等因素。当债务人以任何方式都无法清偿债务时,就构成了丧失清偿能力。判断缺乏清偿能力应以客观状态为标准,即缺乏清偿能力并不是债务人主观上不愿意或出于恶意而拒绝支付,而是客观上无法支付的情况。第二,债务人无法清偿的是已到偿还期限、提出清偿要求、无争议或者已有明确名义的债务。第三,债务不限于以货币支付为标的,但必须是能够以货币评价的债务,否则在破产程序中无法得到偿还,宣告债务人破产将没有实际意义。第四,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或者可预见的相当时期内持续无法清偿,而不是暂时停止支付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造成的一时情况。第五,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的客观财产状况,不依赖于其主观认识或表示确定,应由法院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裁定。
2、关于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界定
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实有资产的情况。即考察债务人偿还能力仅以实有资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偿还因素。计算数额时,不考虑是否到期,将其纳入总额之内。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标准,才能对该企业申请破产或宣告破产。根据我国目前《破产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且严重资不抵债后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破产;债权人也可以向债务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破产清算的偿债程序。人民法院在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
有限公司破产后财产分配
1、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以下顺序清偿:(一)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三)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2、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进行公告。”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资不抵债。也就是说,一旦企业破产,其资产首先会用于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然后是支付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接着是缴纳破产企业所欠税款,最后才是清偿破产债权。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破产肯定是由于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法清偿债权人的全部债务,这将导致债权人利益的损失。这种情况明显对债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