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发票罪的认定标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法其它知识 > 票据管理法律知识

虚开发票罪的认定标准

点击数:55 更新时间:2024-08-29

 
92320
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接受完成,增值税成为企业主要交纳的税费,企业提供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需要向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以便用于扣税,而虚开税票可以进行套利,那么虚开发票罪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立案标准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构成要件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第一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具体而言,以下行为之一属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1) 没有货物购销或未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却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 有货物购销或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或金额不实;

(3) 进行实际经营活动,却让他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规定,虚开税款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国家税款被骗取达到5000元以上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虚开税款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属于“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严重情节”:

(1) 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国家税款被骗取达到5万元以上;

(2)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

虚开税款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属于“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 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国家税款被骗取达到30万元以上;

(2) 虚开的税款数额接近巨大并具备其他严重情节;

(3) 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实际抵扣税款或骗取出口退税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属于“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国家税款损失达到50万元以上且在侦查终结前无法追回的,属于“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或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行为,被视为“情节特别严重”。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特点

(一) 犯罪的复杂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主要有四种形式: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这四种情形常常交织在一起,导致案情错综复杂。有些案件还涉及多个省市的数十个单位。例如,明某某等人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涉及五个省市60多个单位和个人。(二) 犯罪的隐蔽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买卖双方一般不直接联系,多数是通过中间人介绍接头后进行协商成交。再加上交易双方在账务上进行“技术性”处理,具有一定的智能性,日常的稽查难以察觉。因此,此类案件的发案多是通过检举、控告、自首等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涉案单位及个人不发案则已,一旦发案则易发生大案、要案的情况。(三) 犯罪手段的多样性有的犯罪行为采用“大头小尾”式,少计销项税额或抬高货物的进项税额;有的采用“环绕式”,即几家单位或个人相互串联,形成环状;有的采用“偷梁换柱”式、“对开”式等,犯罪形式多样,给案件侦查带来一系列困难。

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偷税罪的竞合问题

根据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偷税罪进行了修改,只要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即可构成偷税罪。这使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偷税罪在行为方式上更加难以区分。特别是当虚开行为被行为人用作偷税的手段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从实质上说是偷税。而在现实中,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偷税的案例也相对常见。在理论上,司法界普遍持有牵连犯之说的观点,即虚开只是偷税的手段之一,它们之间存在牵连关系,按照从一重罪处罚的原则,应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在实际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偷税罪之间的竞合情况是相对有限的,只有当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款时,才与偷税罪发生关系。例如,对于直接让发票领购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作进项抵扣凭证偷逃应纳增值税的行为,应根据情况选择适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或偷税罪进行定罪处罚。然而,对于从第三方非法购买已经虚开完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作进项抵扣凭证偷逃应纳增值税的行为,虚开行为及其结果并非行为人所指使或授意,购买时与虚开金额无直接关联,因此,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偷税罪较为合适。
延伸阅读
  1. 婚前一套房,婚后再买,算二套房吗
  2. 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件
  3. 民间借贷纠纷中职业放贷人的认定标准
  4. 校园贷不还法院受理与恶意欠款
  5. 热点:深圳官方取消期末考试

票据法其它知识热门知识

  1. 付款请求权与追索权的区别
  2.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单位或个体工商户投资行为的规定
  3. 如何认定从事雇佣活动
  4. 参赌人员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5.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危害
  6. 票据立法体例的基本问题
  7. 有效措施之一:开户银行挂失止付
票据法其它知识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