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选举法法律知识

选举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2-19

 
91077
选举原则是贯穿整个选举制度的根本准则。选举原则反映的是选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内涵,对选举制度的具体实施,具有相应的指示作用。我国现行选举法的基本原则有:

普遍选举原则:确保人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普遍选举原则是指,在符合法定年龄的中国公民中,除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所有人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权利。因此,我国人民必然要享有广泛的选举权。普遍选举原则不仅在宪法中得到确认,也在选举法中具体体现。根据《选举法》第三条规定,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所有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历次换届选举的实践表明,在我国,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占极少数。普遍选举原则的贯彻实施,从法律上保证了绝大多数中国公民能够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切实参与国家管理。

普遍选举确保代表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普遍选举原则的贯彻落实,有助于确保国家政权机关的组成人员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在普遍选举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才能真正具有人民性和代表性。为了实现普遍选举原则,选举工作人员应尊重选民的民主权利,严格依法办事,使选举工作真正反映民意。同时,选民也应珍惜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积极参选参政,选出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人。

平等选举原则:确保选举权的平等效力

平等选举原则是基于平等选举权而规定的选举原则。平等选举权是指享有选举权的主体实现权利的效力是相等的。平等选举原则在选举中具体体现为:所有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所有选票的效力完全相等。

平等选举原则确保选举权的平等效力

平等选举原则在我国选举制度中得到明确确认,并在换届选举的具体实践中得以体现。这一原则体现在参选权上的平等、投票权上的平等和代表名额上的平等。

参选权上的平等: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在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等方面的差别,都享有同等权利。

投票权上的平等: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所有有效选票都具有相等的法律效力。

代表名额上的平等:我国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按照基数加人口数来计算,并使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这体现了被选举权上的平等和重视实际上的平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选举制度中的平等选举原则在具体的贯彻实施中,有一定的相对性。选举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了城市和农村、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不同的比例。这在形式上似乎是不平等的,但实际上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脱离实际状况,都用同一人口比例分配代表名额,不利于保证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不利于照顾各少数民族的实际利益。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步,这种不同比例的情况也会逐渐改变。着眼于实际的民主,承认一定的差别,并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差别,是我国选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途径。

延伸阅读
  1. 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 确认建筑工程合同效力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
  3. 怎样判断合同成立的地点
  4. 行政复议的及时原则有哪些
  5. 人身保险合同保险利益有怎样的特征

社会热点热门知识

  1. 市级仲裁委隶属哪个部门管辖
  2. 侵权纠纷是否适用仲裁管辖
  3. 个人财产受到损害可以仲裁吗
  4. 服刑人员可以登记选民吗
  5. 劳动仲裁可以旁听吗
  6. 仲裁从立案到裁决要多久
  7. 劳动仲裁后仍不付工资怎么办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