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区别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02
第三人撤销权的情形
善意第三人撤销权
根据《合同法》第47条第1款的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后,该合同有效。然而,对于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不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根据《合同法》第47条第2款的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合同。如果法定代理人没有作出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的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因此,与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法律行为的善意第三人不能决定自己的行为生效,但可以拒绝其生效,这就是行使的拒绝权,属于不完全决定权,而不是撤销权。与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法律行为的善意第三人的行为是可不完全决定的行为,而不是可撤销的行为。在法理上,与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法律行为的善意第三人的行为属于表意不真实的特殊形式。善意的第三人拒绝自己的行为生效,属于拒绝表意不真实的行为生效。这种行为的生效可能会侵害他人的权利,因此善意的第三人只享有不生效的决定权,而不享有生效的决定权。
无权代理场合的善意第三人
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善意的第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不生效。然而,由于构成表见代理,第三人可以要求本人承担代理行为的后果,从法理上来看,视为本人对外观授权负责。因此,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善意的第三人可以完全决定自己的行为。
无权处分场合的善意第三人
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善意的第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不生效,但不能决定自己的行为生效。因此,在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善意的第三人可以不完全决定自己的行为。然而,由于适用善意取得的原则,无权处分的善意第三人可以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再审申请之诉的区别
制度性质不同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一种“补审”而不是“再审”,是对原本应该审理但未审理的诉讼的一部分进行的补充审理。该制度是由诉讼的第三人提出的。只有当第三人能够提出足以影响本诉裁判的证据或事实,并且本诉裁判与第三人有实质上的利害关系时,第三人才能成为撤销之诉的适格当事人。案外人再审申请制度:
第三人撤销之诉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法律规定是在民诉法第56条原有的关于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两个款项之下直接增加了一款。该款规定了“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因此,第三人撤销之诉仅限于本可参加原诉讼的适格第三人,不包括原诉讼中遗漏的必要诉讼当事人。
案外人再审申请之诉
案外人再审申请之诉是本诉之外的“再审制度”。根据2008年12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关于适用民诉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2条的规定,如果案外人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再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案外人应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则在按照第一审程序再审时,应追加其为当事人,并作出新的判决;在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时,如果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则应撤销原判并发回重审,重审时应追加案外人为当事人;如果案外人不是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则仅审理其对原判决提出异议部分的合法性,并根据审理情况作出撤销原判决相关判项或者驳回再审请求的判决。如果撤销原判决相关判项,则应告知案外人以及原审当事人可以提起新的诉讼解决相关争议。因此,案外人再审申请之诉是针对遗漏的共同诉讼当事人,因生效判决对其产生的法律利害关系,可以申请法院裁定再审。法院认定该申请人为共同诉讼当事人时,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并根据情况将其直接追加为当事人或者发回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