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5-01-0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的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对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以及其他财产权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时,必须作出裁定,并将裁定书送达给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
如果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相关单位或个人的协助,人民法院应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并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给协助执行人。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一旦送达,即产生法律效力。
根据最高院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对房产进行查封时会通知被执行人。因此,如果当事人没有收到法院的通知,就可以证明房产没有被查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87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进行冻结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对动产进行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对不动产进行查封、对其他财产权进行冻结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根据该条第2款规定,如果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在查封、扣押、冻结期限届满前应办理续行手续,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续封、续扣、续冻的期限没有“续行期限不得超过前款规定期限的二分之一”的限制,也就是说续封、续冻、续扣的期限可以与前一期限保持一致。
法院查封房产但未告知登记机关的情况非常罕见。即使未告知登记机关,只要被执行人不对被查封的房产进行处分,就不会产生争议。即便有争议产生,如果登记机关没有为被执行人办理处分该房产的权属登记,争议也不会涉及登记机关。因此,这种争议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法院未将法律文书送达登记机关;二是被执行人违法处分房产;三是登记机关已为其办理了权属登记。
法院未将法律文书送达登记机关,登记机关无从得知应协助执行的事项。在这种情况下,登记机关办理权属登记不应对房产被查封一事承担责任。然而,对于被执行人来说,如果知道房屋被查封,但仍对该房产进行处分,如转让或设定抵押,这种处分是无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4)第15号文的规定,对于承受房产的一方,一般不能依据第17条规定处理:即如果承受房产的一方已支付全部价款并实际占有,且没有过错,人民法院将不予查封。因为该条规定中的“被执行人”指的是在进行房屋买卖时还不是“被执行人”,而是将成为“被执行人”;而“出卖给第三人”是指在房屋被查封前,双方已发生房屋买卖的民事行为。否则,该条后文就不会有“人民法院不得查封”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