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10
区域土地资源垂直管理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的权力进行限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来制止地方政府的违法行为,但地方政府的违法行为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权力,他们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滥用和过度征用土地。与此同时,作为地方政府的下属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缺乏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行为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人主张取消地方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权力,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以遏制地方政府的违法行为。尽管这个呼声已经存在多年,但直到2003年年底,中央政府才宣布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这一决定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土地问题的日益重视,是中央政府长期关注“三农”问题和土地问题的一种及时调整。
根据垂直管理体制的要求,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各级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只在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对下一级土地管理部门领导的任免无需征求下一级土地管理部门所在地政府的意见。
为了加强土地的中央集权化管理,一些国家建立了隶属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垂直领导的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对地方和个人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例如,美国、新西兰、法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按照区域划分,逐级设置土地管理派出机构。这些机构不仅对辖区内的国有土地进行直接管理,还负有对地方和个人所有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责任。此外,一些国家还将本国土地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以地方分权管理为主变为以中央集权管理为主,以更好地依法行政。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实行区域土地资源垂直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无法摆脱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因此现行的土地垂直管理体制存在着无法根除的弊端。为了使政府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目标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一致,有必要建立一个代表社会利益并关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构来指导和监督政府的土地管理工作,淡化土地管理的政治色彩,减少规划编制的行政干预。
针对我国实行的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所面临的区域尺度问题,不同区域应建立代表中央对省级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垂直领导的机构,以解决或协调决策部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建议在各行政区内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共同组建成立跨行政区域的京津冀都市圈土地资源与资产管理协调机构。逐步建立起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的土地资源共享机制、土地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以及土地资源矛盾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