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01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或侵害其他环境权益方面的行为,导致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受到侵害,根据法律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我国相关法律对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的第一个表现形式即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5条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85条的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若水污染损害由不可抗力造成,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若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担赔偿责任。若水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减轻排污方的赔偿责任。若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在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的规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71条的规定,受到固体废物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依法赔偿损失。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的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若完全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排污方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