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不够数额怎么办
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4-08-24
财产保全数额的相关内容
强制执行中的财产保全
在强制执行中,当财产保全账户金额不足时,法院有权继续冻结被执行人的其他账户或执行其它财产。
《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最高法发布的司法解释
最高法发布了两项司法解释,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财产发现及时恢复执行
终结执行程序
终结执行程序是指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法院将暂时终结执行程序并做结案处理,待发现财产后继续恢复执行的一项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的介绍,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执行案件总数中约占40%。
恢复执行的途径
根据《规定》,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恢复执行。一是申请执行人可以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经核查属实的,法院应当恢复执行。二是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法院应当每六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发现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财产,法院应当依职权恢复执行。
财产保全担保数额的限制
提供担保的要求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提供担保,以赔偿可能因保全错误对被保全一方造成的损失。《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诉讼财产保全时应提供的担保数额未作规定,实践中通行的做法是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
保全担保数额的调整
《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保全担保数额进行了合理调整,规定诉讼保全的担保数额不得超过请求保全数额或争议标的财产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从而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申请保全的成本。同时,法院有权责令当事人追加担保,并对担保数额进行调整,以平衡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特殊案件的保全担保要求
对于涉及弱势群体以及公益诉讼等案件中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可以不要求申请保全人提供担保。
新的保全担保方式
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购买财产保全责任保险的新担保方式。保险公司为财产保全提供担保,并承担保全错误的赔偿责任。最新的司法解释对这种创新做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债权的直接转让执行
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申请执行人的变更追加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实践操作也不统一。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在司法解释层面明确规定了权利的继受和债权转让的情况下,权利承受人可以申请变更追加自己为申请执行人,以充分保护申请执行人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换句话说,只要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特别是债权,可以直接转让,并由继受人直接申请执行,无需再另行诉讼。